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深入,對北京、上海、杭州等樓市一線城市而言,來自土地的稅收顯著下降,底價成交、流拍取代了昔日的“地王”。
據統計,今年1-4月,上海市成交的235幅土地中,土地總價款為375億,比去年同期下降32%。
今年1-4月,杭州市共推出了75宗土地,成交總額為207.71億元,同比下降約29%。
今年1-4月,北京共成交了60宗土地,土地出讓金規模僅為223億,成交金額同比下降55%。
今年1月底,溫州共推出了10宗地塊,受到政策利空的影響,10宗土地全部流拍,這一現象在土地供給一直緊張的溫州實屬罕見。隨后的2月、3月,溫州土地市場持續出現無人報價或報名單位不足而導致的流拍。
截至4月底,杭州出讓的住宅用地一共28宗,成交總額123.31億元,單住宅土地出讓收入一塊,不及杭州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二。同時,商業用地的成交面積逼近了住宅用地,為近年少有現象。
4月27日,南京國土局出讓4宗地塊,總出讓面積達16萬平米,總成交額為15.17億元,而其中3宗地塊為底價成交。1-3月,南京共掛牌出讓土地12幅,其中有多達8幅地塊以底價成交。
【同致誠評論】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深入,房地產商集體處于觀望的狀態,必然導致土地市場的冷清,以此趨勢,下半年土地市場不一定會回暖,而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將逐漸被收緊。目前地方政府還未受到實質性的影響。但是,如果下半年按照這個趨勢下去,形勢將不容樂觀,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政府第二個錢袋子,調控執行下去,地方政府的落實力度可能出現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