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
商業物業的銷售遠沒有住宅順暢,但是僅憑這一成績依可在全球市場中拔得頭籌。
獨立調查公司Real Capital Analytics(下稱“RCA”)日前發布的報告:在2009年上半年,中國商業地產的銷售額超過了美國及英國兩大傳統商業地產市場的總和。而且目前看來,歐美的商業地產板塊仍未爬出泥沼地。
具體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頭6個月,亞洲地區商業地產的交易額為484億美元,這其中,中國的交易額為312億美元。而同期美國及英國商業地產的交易額分別為162億美元及137億美元。
CBN記者通過該機構官方網站了解到:之前RCA在2007年也曾就全球商業
地產銷售活動做出市場評估,他們全球取樣了114個城市,這些城市單個都可產生超過10億美元的商業地產銷售額,其中48個城市在北美、35個城市在歐洲,此外亞洲還有21個城市。當時這家機構即預測亞洲的商業地產銷售總量將于2008年超過歐洲和美洲。
研究報告中稱,上半年
全球商業地產總銷售額是1164億美元,遠遠低于上年同期的5000億美元水平。事實證明,歐美商業地產成交量的成績的確不盡如人意。從2008年第二季度到2009年第二季度的12個月間,美國的商業
物業銷售額下滑了83%。即使如此,這家機構仍樂觀判斷:此板塊銷售活動可能重新抬頭,但是全面的恢復仍然有待時日。
今年1月份以來,在香港、悉尼、上海和吉隆坡有大量房產成交。自有記錄以來,該地區商業地產銷量首次超過了歐洲、中東和美洲地區。
RCA有關亞洲的預測也成為現實,而其中中國的表現更為出挑。根據該機構的報告:中國今年第二季度售出的商業地產較前三個月增長17%,并且是最近18個月內首次實現增長。
瑞銀亞洲地產研究團隊預計,隨著投資者對公寓和寫字樓的興趣進一步增強,2010年12月前,
中國房價將上漲20%,香港的住宅和寫字樓價格則將上漲30%。
世邦魏理仕公司研究部攜同策略顧問部在一份
分析報告中指出:亞洲地區的物業投資銷售量出現遞增性的小幅上升,該地區的市場調整迅速,在第二季度一些城市的物業價格可能已經觸底。
“與成熟經濟環境中的投資者情緒相比,亞洲的投資者要樂觀許多,這是非常令人吃驚的。我從亞洲最常聽到的就是投資者們已經避開了最低谷階段。”世邦魏理仕公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雷蒙德·托特(Raymond Torto)分析稱。
市場上并非一片樂觀的聲音。高力國際預料亞太區寫字樓租金仍會進一步向下調整,空置樓面上升,租戶繼續重整其下半年至2010年的業務策略,大部分傾向在短期內盡量將營運成本降低,直至較實質的全面經濟復蘇的曙光出現。
“毫無疑問,中國將會在商業地產的世界舞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國的增長可能難以持續保持在這個水平上。”RCA董事總經理丹·法蘇洛(Dan Fasulo)明確表示。
【同致誠評論】2009年第二季度,中國房地產市場逐漸走出了低谷,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全國各大城市房地產市場量價齊升,增長幅度反超2007年高峰時期;土地方面,地王頻頻再現,記錄一再刷新,投資者紛紛入市,投資性住宅及投資性的商業性物業成交面積急劇上升。從房地產市場跡象來看,中國房地產市場似乎已經擺脫了美國次貸危機而帶來的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從房地產市場租金,特別是寫字樓和商業物業的租金情況來看,并未像銷售市場那么火熱,市場租金在第一季度還處于下滑的趨勢,且空置率在升高。如國內經濟保持該增速增長,且全球經濟大面積復蘇,經營性物業的經營情況將可能出現好轉的局勢,租金、空置率將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